神山曾经的胡墼墙

我国知名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www.bdfyy999.com/zhuanjiatuandui/102982.html

过去盖房垒墙,用的是土坯,村里人叫胡墼。也可称为胡基或土墼。据传在两汉时期由西域传入开始使用,所以叫胡墼。

村民把胡墼成形的过程叫作“捣”胡墼。捣胡墼是个力气活,也需要一点技巧,还得专门的工具。乡间曾有一句顺口溜,把捣胡墼的材料、工具、过程、功用都概括了。“三锹黄土填模子,前踩后踩像舞姿,四夯五杵成饼子,轻搬轻摞成垛子,干透如同铁坨子,砌墙造房几辈子。”

捣胡墼需要上好的黄土,也就是不掺杂质的黄土。选好黄土,要用水洇,要洇得恰到好处。干了,土粘不到一块,即使勉强成型也很酥散,不结实;湿了,土发粘,不光是捣起来拖泥带水不利索,摞时也不好拿掇。

捣胡墼的工具:一块比胡墼尺寸大一些的青石板;一些草木灰(也可用麦糠替代);一把锹;一柄石础;一副胡墼模。

石础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头,上头凿一个小孔,孔里安着一根木头把。胡墼模是一个矩形框架,一般用枣木或梨木做成,内距长一尺五寸,宽一尺左右,也就是胡墼的尺寸。这模具有卯榫连接,能自由拆卸。

捣胡墼时,先把胡墼模放在青石板上,然后抓一把草灰,“刷”地往青石板和模子上一洒,拿锹把洇好的黄土铲进模子;黄土堆到高出模子时,把锹反过来,用锹背“啪啪”拍光;用脚在模子四角使劲一踩,再抓起石础,从中间“嗵嗵——嗵嗵”捣几下。最后用石础轻轻磕打模子的边缘,然后打开开关,把胡墼往旁边一摞,一个胡墼就成形了。

胡墼晾干后就可以起墙盖房了。上世纪80年代前,家家盖房都是用的胡墼。到了90年代,人们才用砖取代了胡墼。

胡墼最大的缺点是怕湿。遇上连阴雨,老墙很容易被浸塌。所以如果赶上连阴雨,即使到半夜,人们也得冒雨起床,挟了塑料布上房遮盖。

而今,人们住进了砖砌水泥抹的房子里,再也不用怕下雨了。

神山人天性中也有一种尚美情怀,喜欢在房前屋后,栽花种树。栽的花品种繁多,但以海娜花、大花、萝卜花、喇叭花等为多。树以枣树、槐树、香椿树、榆树、杨柳树为多。这些树不仅木材可用,春夏之际,花、叶也可食用,尤其红枣、香椿叶、榆钱钱,在困难时期,堪称美味。院里也种水果树,但不是很多。种树也有讲究,那就是在院子中央不种树,以免受“困”。院里也不能栽松树、柏树,因为这两种树虽然耐寒而常青,且“松鹤延年”“松鹤长寿”、被当作“百木之长”,但仿佛已经被“神化”,一般只适宜种在宗祠、庙宇、村会等处。槐树则被神山人视为“怀乡”之树,槐花美味也是人们青睐它的原因之一。

在比较讲究的人家,如过去的地主家,房前屋后也栽一些比较稀罕的树种,如丁香树、桑树、合欢树。春天,丁香树花香扑鼻;夏天,高大的桑树上黑紫色的桑葚,又大又甜;合欢树绿色的羽状复叶,郁郁葱葱,开着黄绿色的花萼和花瓣、粉红色的花丝,煞是美观。

扫描图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na.com/hhpz/98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