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尝深醉一壶酒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大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家北关街的正中是个十字路口,分布着生活困难时期难得一见的若干铺面。一个小卖部,一个茶水炉,还有就是杂货店、铁匠炉、理发铺,全与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西南角是块空地,平时没人占用,最多放几辆地排车,逢大集和庙会时,那里是最好的摆摊的地面。

西北角小卖部的主人姓黄,铺面不大,对外售卖只靠一个大窗户。窗户上方挂着一块宽大的木板,支起来便是雨棚,里面的货物一览无余。这个小卖部连个招牌都没有,却在北关街很显眼。不仅因为他家是周围众多农业户中为数不多的非农业,更由于那里出售的东西家家户户都用得上,甚至有点离不开。别说我们这些就近的老邻居吃盐打醋十分方便,乡下进城的也愿意在那里落落脚。

我小时候经常见些人步行来到黄家小卖部前,要上一二两散白酒,拉条长板凳坐下,一喝就是个把小时。小卖部的主人此时最为神气,拿开酒坛子上密封的盖子,用长把酒端子从坛子里舀出酒来,一滴不洒地倒入酒盅。那酒端子飞扬的动作,干净利落,直让一旁看热闹的孩童目瞪口呆。喝酒的老头儿就更有喜感,往往先端起酒盅闻上一闻,然后左顾右盼,遇有路人对视,还会主动说上句“来一口吧”的客套话。如果无人路过,那就举杯让让窗口里卖酒的。这些规定动作做完,才正式进入喝的程序。给我留下的印象相当深刻:一是喝酒不需就菜,最多来把炒花生;二是抿一口必须马上捂住嘴,大概是怕跑了酒味。

生活困难时期,喝酒是桩奢侈之事。瓶装酒凭票供应,一般人可望不可及。普通百姓除了到类似黄家小卖部的地方打点散装酒外,年上节下只能用地瓜干到酒厂里兑换。小卖部里的散装酒也是从酒厂里换来的。我上中学时,就多次帮着父母揹瓜干,步行穿过城里,到城西南的县酒厂排队换酒。我家里没人喝酒,那是准备过年招待拜年的亲戚的,再就是母亲走娘家时当礼物送给姥爷。姥爷喝了一辈子酒,虽说大多是散装的地瓜干酒,却也比同村的老年人骄傲得多。我从小跟着父母换酒、陪着姥爷品酒,终因在姥爷家喝的人生第一口酒辣得满眼流泪对酒望而生畏。小时候,实在不懂经多见广的姥爷为什么喜欢又辣又呛的酒这么个东西。

以后随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我与酒也渐渐有了接触,而且机会越来越多,亲朋小聚、接待应酬基本少不了酒。当然,我工作后能喝到的酒肯定要比姥爷和父辈喝的好得多,但在我的口感里,只要比瓜干酒好的,就都是好酒。瓜干酒成了我以后评判酒之优劣的起点参照。接触酒的机会和种类一多,对酒的认识也就大大超出了少年那口地瓜干酒。原来,酒并不只有辛辣的地瓜干酒一种,也有清香酱香芝麻香、白酒啤酒葡萄酒;酒的作用并非只是孝敬长辈或满足口腹之欲,也有着比酒本身大得多、复杂得多的意义;好饮之士爱酒,不是说酒就无可挑剔,贪杯之徒误事亦不能将酒贬得一无是处。

中国是酒的国度,酿酒的历史源远流长。如据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从少康即杜康算起,那么中国酒的历史少说也有三四千年。从酒的发现到酒曲发酵再到蒸馏酿制,中国造酒与中华文明紧密相伴。只是这源于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美酒,沾上一个美字,也成了古代帝王穷奢极侈的尤物,甚至连帝王喝的酒都不再叫酒而称作“酎”。古时“天子饮酎,百姓喝酒”的说法也正表明,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头百姓,酒都是不可或缺的。千百年来,述酒、论酒、迷酒、叹酒、褒酒、贬酒者不可胜数,快慰的期待,迷惘的满足,酣畅的旷达,酩酊的颓废,也都让或清雅如水或浓烈似火的酒的意蕴理不清、扯不断。

最早关于饮酒作用的记载是《尚书》:“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酒诰》),《左传》中也有“酒以成礼”的记述(《庄公二十二年》),都是说饮酒是祭祀、礼仪的需要。《说文解字》释酒之义曰:“医之性得酒而使”“酒所以治病也”。中国古代药书、医书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害论》等,都有酒的使用的明确记载。《礼记》认为“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记》),《晏子春秋》引证“古之饮酒也,足以通气合好而已矣”(《内篇·谏上》),说明饮酒可以促进人们欢乐情绪的增长。《诗经·七月》干脆说喝酒是为了长寿:“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求)眉寿”。至于挟天子以令诸侯欲图霸业的曹操借酒浇愁留下的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名言,又给酒增加了一顶解忧释愁的效用,让后世多少酒徒酒鬼每每拿这句话来为自己开脱。《说文解字》还说:“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也”。酒品即人品,通过酒,也可以看得出人性之善恶。

酒的不可替代性,让它的旨趣尽情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更延伸扩大到精神生活的更高层面。酒里氤氲着信仰的精诚和某些功利的愿望,就像《诗经·周颂·执竞》所说“降福攘攘,降福简简,既醉既饱,福禄来反”那样,饱含着祈求神灵醉饱之后施降福禄的愿望。饮酒谴怀也能让一杯美酒生出无限情愫,美酒与诗赋同吟,更能体现那撞击心灵的刹那之美,也许这就是古人所追逐的风雅。反映先民生活淳朴至诚的《诗经》里,自然不乏酒的身影。“伐木许许,酾酒有藇!既有肥羜,以速诸父”“伐木于阪,酾酒有衍。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有酒湑我,无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饮此湑矣”(《诗经·小雅·伐木》)。铿锵的节律将古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展露无遗:伐木呼呼斧声急,滤酒清纯无杂质。既有肥美羊羔在,快请叔伯叙情谊。伐木就在山坡边,滤酒清清快斟满。行行笾豆盛珍馐,兄弟叙谈莫疏远。有酒滤清让我饮,没酒快买我兴酣。咚咚鼓声为我响,翩翩舞姿令我欢。等到我有闲暇时,一定再把酒喝完。从这里,人们可以透悉古代以酒笃情之风尚,尽得先民酣酒歌舞之雅趣。

古人认为酒是粮食的精华,如同灵魂是生命的精髓一样,所以古人非常讲究酒德。无论《尚书》还是《诗经》,凡与酒有关的语句大都包含饮酒德行的意蕴。《尚书·酒诰》不仅规定了什么情况下可以饮酒、什么情况下

不能饮酒,还对违令者严惩:“饮惟祀”,只有在祭祀时才能饮酒;“无彝酒”,不许经常饮酒以节约粮食;“执群饮”,禁止民众聚众饮酒;“禁沉湎”“不腆于酒”,禁止过度饮酒;“刚制于酒”,采取严厉手段,剥夺某些特定人群喝酒的权利。这是辅政周朝的周公担心周人酗酒误国,正告“诸侯之长”的卫国第一代国君康叔以纣为鉴,千万不要沉湎于酒。甚至发下狠话:只要听说聚众饮酒,你康叔就不要放纵他们,要尽快逮捕并押送到我这里来,我要把他们杀掉(“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只是这包含严厉制裁的酒德,并没能使后代真正汲取夏桀商纣醉生梦死的惨痛教训,后来的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还是都好这一口。《汉书·张骞传》就记载刘彻学夏桀“酒池肉林”,荒淫奢靡,令外人“倾骇之”。这说明醇香美酒确能令人五迷三道,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沉迷其中,更不会屡屡成为每谈酒德必不可缺的反面典型。

因酒失德的不堪,并未阻挡得住美酒的诱惑。且不说“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十榼”(《孔丛子·儒服》)的记述准确与否,单看多少英雄豪杰把酒临风豪纵不羁、文人雅士对酒当歌诗情澎湃,就可知酒的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都在。毁誉俱存的杯中之物,让世界多了许多味道,也增添无数兴致。让人烂醉如泥、语无伦次,也让人血脉贲张、淋漓畅快。酒中的人生境界广阔而悠远,粗犷又凝重,缠绵更激昂。关羽温酒斩华雄,武松醉酒打猛虎,哪个英雄离得开酒?山林间醉饮弄韵,江渚中借酒放歌,多少词赋缺得了酒的成分?女词人李清照“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酒后的《浣溪沙》闺情委婉,轻灵秀逸。把栏杆拍遍的辛弃疾“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西江月·遣兴》),纵是醉人醉语,亦不失豪放气质。至于那脍炙人口的《将进酒》,则将李白登高宴饮的豪迈气势写得激越旷达,一泻千里,读来气势磅礴,比那青梅煮酒纵论天下、鸿门宴客群英豪饮、竹林七贤把酒长啸、兰亭聚会曲水流觞更显豪情逸兴。

数千年的积淀,将醇醴之酒打造成了酒文化,让酒文化成为中国最有讲究的传统文化之一。扛着中华传统大旗一路走来的现代人,酒后现真情,酒后诗百篇,一点不输古时。曾记得年10月,当代诗人桑恒昌先生陪同歌剧《白毛女》的作者、著名诗人贺敬之回故乡枣庄,被鲁南浓郁的乡情所感动,放怀畅饮,微醺之际,连作数首自由诗,让同行的我也深受感染。比如“一杯酒醉眼惺忪,三杯酒终日不醒,五杯酒骨头都是肉长成。因此上,敬酒罚酒不敢动,醒着双眼看人生。既然人生还是千古那一个,最何妨,请把小盅换大盅。”还有:“其他时候,我们的心是肉长的,唯独这会,我们的心变成液体。液体的荆泉啤酒,液体的台儿庄特曲,液体的威士忌,液体的白兰地。让我们把心打开,你的我的他的,倾尽高脚玻璃酒杯,倾成一片片彩色的海域,让我们把心举起来,叮叮当当,碰响吴林编磬奏出的乐曲,然后让我们一饮而尽,一饮而尽,用众人之心浇灌自己的肺腑之地。”茶交雅士,酒结豪侠。这位以怀亲诗见长的诗人用诗记录了一杯酒对人最纯粹的感动,以诗和酒再次倾倒了众人。

画家黄永玉把喝不喝酒看成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虽言之过甚,却一语道破酒与人的密切关系。可文可武、可雅可俗的酒,早已从生理上的食物需要转化为文化上的精神需要,被附加上了太多的社会化意义。姑且不论嗜酒乱志、酗酒伤身等过量饮酒或驾车饮酒的危害,沽酒闲坐、雅致小酌实不失一桩美事。人们端起一杯酒,便是端起了生活。喝下一杯酒,犹如喝下了人生。更别说今之酿酒,早已大大超过古时,也非五六十年前的地瓜干酒所能比拟。只是我年轻时不辨酒之好歹,等识得了清香酱香已不再年轻,哪怕已是迟暮之年,端起酒杯,眼前还是会闪现出黄家小卖部那些打酒的老头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na.com/hhfb/97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