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狮子群居的原因

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2/5951572.html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白癜风能控制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2/5951572.html

星巴

审稿

杨欣沛

排版

温英杰

作者

一说到食肉动物,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应该就是狮、虎、豹等食肉动物的面孔。其实食肉动物远不止这些动物。其实广义上来说,食肉动物泛指食肉目的所有成员。而食肉动物又可分为专性食肉动物与超级食肉动物。

专性食肉动物是指完全依赖于肉食性食物,只能从肉食中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而超级食肉动物则是指大约75%的食物由肉食组成,剩余部分由非肉食性食物组成。根据最新研究表明食肉目下面共有16科。

它们分别是猫科、犬科、熊科、林狸科、双班狸科、食蚁狸科、灵猫科、鬣狗科、鼬科、臭鼬科、海象科、海狮科、海豹科、浣熊科、小熊猫科、獴科。其中猫科被认为是肉食性最强的一科。

其成员几乎全是专性食肉动物。尤其大型猫科动物。其成员大多数在各自的生存环境中均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位置。这些顶级大猫对维持生态平衡,控制猎物数量有着重要作用。大多数猫科动物都是营独居动物。

但是今天我们的主角却走了一条与大多数猫科动物不同的道路。

它就是狮子。

了解猫科动物的人几乎都知道狮子是唯一一种营群居的大型猫科动物。但是在猎豹群体中也发现了雄性会组成雄性联盟的现象。但是要说社会性,狮子则要比猎豹高的多,并且猎豹虽然名字中带个“豹”。但是其却不属于猫科豹亚科豹属,猎豹属于猫科猫亚科猎豹属。我们在这里暂且将豹亚科成员看成是大型猫科动物。虽然猎豹体型看上去比豹亚科云豹属成员要大,但是根据分子生物学研究,云豹属与豹属的亲缘关系更近。划分大型猫科动物不能仅从体型上看,也要从基因层面上去解读。

此外,雌性猎豹也并未像狮子那样组成家族式母系群体。观察到的雌性猎豹成群活动也多是雌性个体带着幼崽,这就不算群居。

狮子是世界第二大猫科动物,根据巴奈特博士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狮子亚种的研究结果来看,现存狮子分为两个亚种。

这两个亚种不是大家所熟知的非洲狮与亚洲狮。而是分为南方亚种与北方亚种。在亚种下面又各自包含若干个亚支系其中南方亚种下面有努比亚狮、索马里狮、南非狮、东非狮。

而北方亚种下面包括喀麦隆狮、刚果狮、西非狮、北非狮、亚洲狮中又包括印度狮与波斯狮。这其中波斯狮、北非狮已经灭绝,西非狮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亚洲狮也处于濒危状态。虽然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上的评级大多数狮子属于易危状态(VU)(除了亚洲狮(濒危)、西非狮(极危)),但是在大多数地区狮子足以被当成濒危动物来进行保护。根据相关统计,最近20年来,非洲狮的种群数量下降了约43%。

如果我们再不采取有效措施,非洲大陆上的狮吼声将只存在于许多人的记忆里。狮子让众多人为之痴迷的一大原因就是在于它的社会性。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狮子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结合克雷格·帕克教授的研究,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一下狮子为什么会组成狮群,让大家对狮子组成狮群的原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狮群的组成一般由2-4头雄狮、4-5头雌狮以及若干头亚成体狮子及幼狮组成。雌狮一般终生呆在自己的出生狮群中。根据著名狮子专家克雷格-帕克在坦桑尼亚塞伦盖蒂的研究表明:大约有75%的雌狮会终生留在自己的狮群中,25%的雌狮会离开自己的出生狮群。离开的原因可能是外来雄狮入侵领地时,小雌狮还不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留在狮群中会与自己的幼崽产生食物及资源竞争关系。

另外,幼狮一般在18个月龄才能单独捕猎,在独立之前,依赖于雌狮的照顾,身边有幼崽需要照顾的雌狮就像身上戴了一个避孕装置,是不会发情与雄狮进行交配的。所以外来雄狮入侵领地之后往往会杀死或赶走所有12-18月龄以下的幼崽,只有这样才能让雌狮再次进入发情期,产下自己的幼崽。

而这些还不具备生育能力的小雌狮对于外来雄狮来说就是与自己后代竞争食物资源的对手,就是一张吃饭的嘴巴,所以必须让它们消失。而这些小雌狮远不是成年雄狮的对手,它们要想逃离入侵雄狮的魔爪,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出生狮群寻找一片新的领地,建立自己的狮群。

这只是造成25%雌狮离群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狮群中出现变故,食物竞争变得日益激烈,一些雌狮为了自己或者为了自己和幼崽的生存而离开狮群另寻他处。同时过多的狮子在狮群中会与幼狮产生食物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幼狮的存活率,所以有些时候雌狮数量过多的狮群也会驱逐一些雌狮,减少与幼崽的竞争。

相较于雌狮来说。雄狮离开自己出生狮群的概率几乎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小雄狮年龄的增长,身体变得越来越强壮,雄性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它们对父亲的地位逐渐形成挑战,地主雄狮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它需要将还没有完全成年的年轻雄性狮子赶出去,从而避免自己的儿子们对自己地位的挑战。

小雄狮一般离开狮群的年龄在2岁、3岁的时候离开自己的狮群。它们被赶出来之后会与自己的亲兄弟、表兄弟、或者是与别的狮群赶出来的小雄狮组成联盟一起游荡几年,待自己完全成熟之后,它们就会夺取一个狮群、占有雌狮群,并拥有自己的后代,使自己的基因得到延续。但是在草原上也存在一些特例,有些雄狮会与自己的儿子们形成联盟。

究其原因可能是地主雄狮由于势单力薄在面对其他有数量优势雄狮联盟的挑战时,很可能会出现寡不敌众,丢掉自己的领地。而将自己的儿子留在身边,在面对其他雄狮联盟的挑战时,就增加了获胜的可能性。可是雄狮组成联盟是为了打败别的联盟,守卫或占有领地,那么为什么雌狮也要组成群体呢?它们也要占有领地吗?它们也会侵占别的狮群的领地吗?

根据克雷格·帕克的研究显示虽然大多数雌狮不用像雄狮那样被赶出家门打下属于自己的一片天,但是它们依然组成群体。

而组成群体的很大原因就在于捍卫领地。与大多数人认知不同的是其实领地真正的主人并不是雄狮,而是雌狮。雄狮只是匆匆的过客,而雌狮才是真正的主人。如果有足够的能力捍卫住领地,雌狮世世代代都会生活在这片领地上。而雄狮一般只能守住一片领地两年的时间(在不同的地区,雄狮守护住领地的时间长短并不一样)此后它们就很有可能被更大更强壮更年轻的雄狮联盟打败,从此过上流浪生活。而领地上的雌狮一般而言并不会离开领地。狮子进化的地理环境和栖息地直接导致了狮子群居的习性。

根据克雷格·帕克的研究,那些繁荣昌盛的狮群的领地中心大多位于河流交汇处。这些地方往往水源充足,能够更好地度过旱季,植被茂盛、能够吸引较多的食草动物前来,因此草动物密度较高,此外茂密的植被也可以为幼狮提高很好地掩护,提高幼崽存活率。

拥有较好的领地可以促进一个狮群的发展,使狮群更好地发展。而这么好的领地自然被其他狮子和其他食肉动物所窥探。要想更好地守护住领地,使自己的后代能够安全长大,唯一的办法就是结成群体。只有结成群体,雌狮们才能更好地占有一片领地,更好地养育幼崽。

帕克的研究显示一只雌狮想活过两年的概率大概在90%以上,四年的概率降到60%左右,一只雌狮活过六年的概率不到40%,八年的概率降为20%,到了十年几乎为0%。也就是说一只雌狮就算挑战所有挑战者,那么它最多也只能守住自己的领地到10年甚至更少,而如果雌狮组成一个群体,不仅可以更好地抵抗入侵者,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幼崽,提高幼崽存活率。

领地是狮子发展出社会性习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拥有足够数量的雌狮,才能更好地守卫住地理位置优越的栖息地,才能更好地哺育幼崽,使自己的狮群繁荣昌盛下去。

狮群其实可以看成是一个复杂的防御体系,狮子结成群体,守卫领地,共同抵御外来的侵略者。

克雷格·帕克教授是塞伦盖蒂狮子项目的负责人和研究专家,他见证了一些狮群的没落与兴起。这个项目的开创者是著名的乔治·夏勒博士,当时他们选择塞洛罗拉河边的三个狮群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

这三个狮群均有数量较多的雌狮。这三个狮群分别叫塞洛罗拉狮群、罗里昂多狮群以及马塞狮群。马塞狮群发展较为稳定,狮群后代又分成两个庞大的狮群,这两个大狮群与原狮群一起占有着原来的栖息地,而塞洛罗拉狮群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塞洛罗拉狮群不断分裂,分散成3个小群以及两头狮子,当雌狮数量少于三只时狮群就很难很好地守护住领地,塞洛罗拉狮群在面对罗里昂多狮群的入侵时毫无招架之力,领地被罗里昂多狮群逐步侵蚀。

最后的结果就是塞洛罗拉狮群没有留下一个雌性后代以及失去领地而告终。罗里昂多狮群发展壮大,不仅占有原来领地还占据了塞洛罗拉狮群的大部分领地,并把塞洛罗拉狮群领地的一部分让给了自己的女儿。由此可见在领地争夺战中数量对能否取胜起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雌狮争斗中数量比是1:2的时候,数量优势方仍有25%的可能性落败。但是当两边雌狮数量比达到3:1的时候,数量多的一方就很有可能会获胜。所以数量对狮子能否在战斗中取胜起着重要作用。

虽然狮群成员数量较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幼崽的安全,但这并不是说群体越大幼崽存活率就越高。独居雌狮与10-12头雌狮的幼崽存活率均在0.1-0.2之间。

独居雌狮在面对流浪雄狮与其他狮群时往往由于势单力薄并不能有效地保护幼狮,而10-12头雌狮组成的狮群为什么幼崽成活率跟独居雌狮一样呢?这可能是由于狮子群体数量达到一个最高值之后,会迅速下降,对食物等资源的占有越来越少,幼狮得到的资源也越来越少,最后导致死亡的结果。试想一下,一个10-12头狮子的狮群一起进食一匹斑马,每头狮子得到的食物量自然较其他狮群要少。相关研究显示,在旱季独居雌狮和5、6头雌狮组成的狮群获得的食物量相较于其他狮群来说更多。

因为独居雌狮虽然捕猎野牛、长颈鹿时捕猎成功机率不大,但是其具备捕捉疣猪、角马斑马等其他中小型食草动物的能力,如果一头雌狮捕获到猎物,其就不需要与其他狮子分享,自然而然要比其他狮子吃得多,但是在守卫猎物方面,可能就会力不从心了。5、6头雌狮组成的雌狮群具备捕捉野牛的能力。

如果成功捕获到一头非洲野牛,每只狮子的食物摄入量与独居雌狮差不多。狮子的食物摄入量在雨季就没有什么可比性。因为在雨季领地四周都是猎物,不同规模狮群的食物摄入量的差别并不能很好地体现。而在旱季迁徙性动物离开时,差异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此外根据相关统计,独居雌狮的捕猎成功率在六分之一,而2头及两头以上的雌狮捕猎成功率差别并不大,差不多在三分之一,狮子捕猎的差异性很大,这取决于很多因素,除了其他生物因素,也取决于猎物的行为,猎物的体型,植被高度以及月相等。从这可以看出捕猎并不是狮子成群的主要原因,而现有研究证明捍卫领地对狮子群居习性的养成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END

守望自然野保发展研究中心是致力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公益组织注册加入守望自然,成为野保志愿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ehuana.com/hhhy/5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